close

  ■ 社論
  如果國際社會對於馬航MH17墜毀只是作壁上觀,那麼國際民用航空安全就可能一次次成為新對抗形態下的祭品。任何寬縱,都可能導致真相滑脫,並激勵出未來更多的不測。
  當地時間7月17日,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墜毀,機上298人全部遇難,無一生還。這是自“9·11”恐怖襲擊以來13年最嚴重的空難。多方觀點認為,此次馬航MH17航班墜毀是被導彈直接擊落。而烏克蘭東部緊張的地緣政治形勢,又令馬航MH17墜毀事件,蒙上了層層疑雲。
  空難,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災難,雖然此前,我們已見證了無數次的空難,但是,當MH17航班從萬米高空呼嘯墜入地面,當大量遇難者遺體從天而降壓垮房頂,這樣的場景依然令全球震撼與悲傷。此時此刻,人類的命運再次連接在了一起,我們共同哀悼,祈望死難者安息,願生者節哀。
  在哀痛之餘,全世界的媒體、公眾無疑都在追問,向民航客機開火,這一挑釁文明底線的行為是誰乾的?
  馬航MH17墜毀事件,不能被地緣政治利益遮蔽而陷入歷史塵埃。保障國際民用航空安全,既是超乎政治、宗教、人文環境等差異的基本人權標準,也是國際社會成員理應無條件遵守的國際法原則。危害國際航空安全犯罪是最為嚴重的國際恐怖主義犯罪,本世紀以來,反恐是國際社會少有的共守立場。因此,對馬航MH17墜毀事件可能造成的因素詳加調查,本身就是對反恐立場的強調。
  全世界都應追索馬航MH17墜毀真相,還不僅源於對反恐和對國際法的強調。上個世紀80年代的洛克比空難和大韓航空007客機空難,之所以令人刻骨銘心,是因為人為製造了國際航空史的最大悲劇,也因此被視作冷戰時期的最大悲劇。如果說洛克比空難和大韓航空007客機空難,有冷戰因素作祟的話,那麼相比冷戰時期,今天的世界具有更複雜的利益訴求和不對稱的對抗性。這種新的博弈局面,決定了比冷戰時期更多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掌控性。如果國際社會對於馬航MH17墜毀只是作壁上觀,那麼國際民用航空安全就可能一次次成為新對抗形態下的祭品。任何寬縱,都可能導致真相滑脫,並激勵出未來更多的不測。
  追索馬航MH17墜毀真相,還需要防止其過程成為謀求地緣政治利益的借用工具。事件發生以來,有關各方各證清白,交相攻訐,這多少令人遺憾。儘管國際法規定,如果國際民用航空中出現針對安全的犯罪,有關各方確應行使管轄權,但這不意味著可以在證據鏈不完善的情況下,輕易得出不利於其博弈方的結論。更需要註意的是,由於烏克蘭東部地區並非只有烏政府軍、反政府武裝和俄羅斯三方介入,而具有更多的國際政治力量背景,因此,對於馬航MH17墜毀的調查就需要更多方的國際社會成員參與進來,以保證調查的客觀中立性。
  真相只有一個,它應該清晰呈現。沒有真相,298條遽然消失的生命,就無從正視;沒有真相,烏克蘭東部的形勢就可能因此愈加險峻;沒有真相,對國際民用航空的安全進行挑戰就可能形成慣性。這是全世界無法承受之痛。  (原標題:全世界都在追問:是誰乾的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ahilquur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